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268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431篇
地质学   3049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本文对成矿带内芒场矿田马鞍山Pb-Zn矿和大山Sn-Zn矿、大厂矿田铜坑Sn多金属矿、五圩矿田箭猪坡Pb-Zn多金属矿等4个主要矿床矿石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丹池成矿带内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的3He/4He=0.79~5.32 Ra,介于地壳流体(0.01~0.05 Ra)与地幔流体(6~9 Ra)特征值之间,40Ar/36 Ar=273~351,接近或略高于大气40 Ar/36 Ar特征值(295.5),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有幔源组分的参与,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是一个区域性事件.结合区内泥盆纪喷流沉积作用、燕山晚期花岗质岩体及构造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参与成矿作用的地幔组分主要来自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沿NW向深大断裂上升的深源地幔流体,丹池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晚期同一构造-热事件产物,矿床成因属后生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42.
北祁连地区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中段,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区内志留系肮脏沟组沉积环境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其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就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选取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齐全的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和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老虎沟剖面肮脏沟组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发育大套的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沉积构造以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底冲刷构造为主,其中砂岩碎屑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砂岩段的滚动组分含量较高,纵向剖面上显示为向上远离物源区,粒度变细的演化序列。沉积特征指示北祁连肃南地区老虎沟剖面志留系肮脏沟组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造山俯冲阶段或者弧陆碰撞阶段的深水海相沉积,而是已经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陆相沉积。此时北祁连东部地区还未发生陆—陆碰撞,由此可知北祁连在早志留世碰撞为"西早东晚"的不规则点式碰撞。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北祁连造山带志留纪的古地理格局和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X、Y井是部署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的2口勘探井,X井为钻井参数强化试验井,X井较Y井在实钻中更好地执行了钻井参数强化措施,三开5600~7500 m井段X井机械钻速较Y井提高了119%。对比分析,X井通过配置压力级别更高的地面设备,实钻实现了更高的排量和泵压,X、Y井的钻头冲击力分别为0.73~1.02 kN、0.61~0.85 kN,钻头水功率分别为6.79~11.38 kW、5.37~8.79 kW,机械比能为0.23~2.15 MPa、0.52~3.5 MPa。钻井参数强化的实验过程中,X井获得了更高的井底机械能量与水力能量以及更理想的破岩环境,其机械钻速明显高于Y井,符合钻井参数强化提速的预期。  相似文献   
44.
大缝大洞的存在和频繁的工作制度导致缝洞型油藏含水率变化特征多样,暴性水淹预警难度大。针对传统预警方法存在的时滞性问题,采用K线理论刻画含水率生产指标变化趋势,总结出充沛型、突破型、反转型等水淹前异常模式;由于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刻画生产数据间的长程相关性,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动识别水淹异常模式特征实现暴性水淹预警。仿真实验表明基于LSTM的水淹异常模式识别模型通过变换数据尺度,较好地捕获暴性水淹前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识别精度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模型。K线理论刻画的各类异常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预测的时滞难题,提前1~3周实现水淹预警,可以为缝洞型油藏水淹预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带,并对油气的运聚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以顺北西部地区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的几何变形特征、活动性、活动期次及其形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整体呈NNW走向延伸,具有垂向分层性和平面分段性。断裂带北段主体为压扭和张扭交互段,中段为两条次级断层控制的拉分地堑,南段由数条分支断层构成马尾状构造。顺北11号断裂带整体活动性由北向南减弱,运动学标志显示是一条右旋走滑断层。顺北11号断裂带主要经历了晚奥陶世和晚志留世-中泥盆世两期活动,部分地区的活动持续到石炭纪。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性和运动学特征与塔北地区NNW走向的走滑断裂体系比较相似,而不同于塔中地区的NE向左行走滑断裂体系。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洋多期俯冲挤压而产生的自北向南的挤压应力,断裂自北向南扩展延伸,类似于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的北段。  相似文献   
46.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两组呈小角度相交(40°)的透入性X型走滑断裂,分别沿着NNE走向和NNW延伸。在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走滑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以及断层的剖面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重点解析了RP6断裂和HA13断裂,分析比较NNW向与NNE向断层的变形及发育特征差异;结合盆地重磁资料以及周缘造山带的活动特征,对塔北隆起小角度的X型走滑断层的发育机制以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北隆起走滑断层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分为三个构造层:震旦系-中寒武统下构造层(TH3界面以下)、上寒武统-中奥陶统中构造层(TH3-TO3t界面)和上奥陶统-石炭系上构造层(TO3t-TP界面)。断层在下构造层和中构造层中整体处于压扭环境,多发育正花状构造;上构造层中断层主要发育负花状构造或正断层,整体处于张扭环境。两组断裂比较,NNW向断裂活动性强,在各构造层中均有显著的断裂特征发育,垂向连通性强,发育先存基底断裂,而NE向断层主要发育在中构造层,在下构造层和上构造层中断层发育不明显。活动性分析表明,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多期性,走滑断层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主要活动:中寒武世末、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石炭纪。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到了NNW向基底断裂和薄弱带的控制,NNW向先存基底断裂带或薄弱带优先发育走滑断裂,基底断裂与主挤压应力方向的夹角小于45°-Φ/2,NNE断层的发育受NNW向先存断裂限制,最终形成小角度相交的X型断裂。  相似文献   
47.
《福建地质》2021,40(3)
通过福建1∶5万漳湾镇、溪南镇幅区域地质调查,对闽东北福安和霞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及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园组火山岩共分为中性-中酸性、酸性及中性-中酸性3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南园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南园组中性火山岩具有高铝、低镁铁特征,酸性火山岩具有高硅、高铝、低镁、低铁、低钛特征,且南园组酸性火山岩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不相容元素Ba、Sr、P、Ti等的亏损和负Eu异常特征,显示了更高的分异程度。南园组火山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相似,可能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下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48.
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与错那洞穹隆及周边的铅锌和钨锡铍矿床具有时空上的密切关系.含电气石淡色花岗岩是错那洞高分异淡色花岗岩的代表性岩石.岩相学研究表明,错那洞电气石可分为GT型和PT型两类.本次研究利用电子探针以及LA-ICP-MS分析两种类型电气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GT型电气石中Fe/(Fe+Mg)原子比值为0.83~0.87,Na/(Na+Ca)的原子比值为0.93~0.95;PT型电气石中则分别为0.78~0.95以及0.81~0.95,表明二者均为碱性电气石和黑电气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GT型电气石来源于早期岩浆阶段的熔体,PT型电气石则来源于晚期岩浆热液流体.二者的成分变化分别符合低—中盐度流体对应的x-vac-Al(NaR)-1趋势和高Na及高盐度对应的AlO(R(OH))-1 趋势,表明从电气石花岗岩到花岗伟晶岩岩浆结晶环境中Na含量的增加,反映花岗伟晶岩结晶分异演化程度更高.与GT型电气石相比(Sn元素平均含量为23.15×10-6),在PT型电气石中Sn元素明显富集(平均为193.57×10-S),二者均表现出Sn成矿电气石的特征,并且PT型电气石特征更为显著.此外,PT型电气石中Sn-W-Be元素含量(193.57×10-6~0.13×10-6~8.41×10-6)较GT型电气石中(23.16~0.02×10-6)显著富集;Pb+Zn1含量(45.47~2 687.29×10-6,平均为787.55×10-6)也较GT型电气石中显著富集.这一特征指示了错那洞高分异花岗岩形成钨锡铍、铅锌等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9.
喻晓  吕新彪  曹华文 《矿物岩石》2021,41(3):95-108
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地层沉积于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三叠系沉积物物源分析是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载体.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上三叠统涅如组碎屑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背景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采集隆子县斗玉乡晚三叠世粉砂质板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涅如组碎屑锆石年龄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206~224Ma(峰值213 Ma)和462~567Ma(峰值512 Ma),表明涅如组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涅如组w(SiO2)含量较低(平均值为57.7%),w(Al2O3)值较高(17.2%),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重稀土元素平均值为8.1.高场强元素中Nb,Ta,Ti亏损,Zr,Hf,Th,U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Ba,Sr亏损,Rb和K富集.综合分析认为源区岩石以酸性岩浆岩为主.本次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涅如组浊流相沉积形成于裂谷环境,代表新特提斯洋的打开;标志着拉萨板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并开始向北漂移.  相似文献   
50.
罗小杰  罗程 《中国岩溶》2021,40(2):171-188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块”坍塌、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土体塌陷方式决定了土体塌陷机理;据土体塌陷方式提出了由“土洞型塌陷”“沙漏型塌陷”和“泥流型塌陷”构成的岩溶地面塌陷三机理理论: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在外力作用下,土洞顶板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土洞型塌陷;由于诱发因素的触发导致可溶岩上方松散砂层中砂颗粒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沙漏型塌陷;可溶岩上方软弱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可溶岩中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泥流型塌陷。三机理理论关注土体塌陷方式,既解释了岩溶地面塌陷现象,更回答了土体“如何塌”的问题。诱发因素是塌陷的外部影响因素,不是塌陷机理的构成要素;诱发因素产生作用力;作用力改变土颗粒运动状态,使土颗粒由“静止→运动”,土体由“稳定→塌陷”。依据三机理理论,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三个塌陷机理的土体塌陷确定性预测模型,系统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岩溶地面塌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